产教融合
把产教融合落实到职业教育管理上、办学上、教学上和人才培养上,还要落实到职业教育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建设上。
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(城市)
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,智能机器人技术已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。为了更好地服务城市的智能化发展,在共青团中央指导下、在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扶持下,北京白海豚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海豚科技”)发起“青年智能机器人实践与创新”项目,旨在联合头部智能机器人厂家与合作院校联袂共建“1+1+N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(城市)
利用海豚科技及多家智能机器人厂家在行业内的技术和资源优势,通过引进企业核心产品、技术研发资源、人才队伍等,校企合作建成教学、科研、实训、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,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,同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。
一是服务人才培养。通过参与智能机器人的后市场端工作,学生可以接触到实际的操作案例,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、维修流程以及市场应用情况。这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,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同时,学校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,开设相关的专业课程和实训课程,为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。
二是提供维保服务。提供智能机器人服务中心(城市)的建立将直接为该城市的智能机器人用户提供便捷、高效的维修、保养和升级服务。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,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应用于各行各业,售后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。在学校建立这样的服务中心,不仅能为当地用户提供便利,还能促进学校与当地企业的合作,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、生动的案例。
三是关注市场培育。通过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和专业的技术支持,学校可逐步建立起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品牌形象和口碑。同时,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,与当地企业合作开展技术研发、产品创新等活动,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。此外,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各类交流活动、展览展示等活动,吸引更多的企业和用户关注和参与智能机器人的发展。
在管理体制上,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双主任负责制,学校和企业各指派一名,运营上实行“双主导”原则。企业设置项目经理,学校安排专业管理人员,依据“专业人做专业事”的原则分工协作。常规教学运行和学生管理等方面纳入学校的整体运行机制;院校在专业建设发展、师资培训、实习实训、项目化教学等方面发挥重要辅助作用。
项目特点
- 先进性:把国内外最新智能机器人技术融入人才培养
- 实用性: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的能力
- 扩展性:支持相关专业未来技术升级与功能拓展
- 安全性:确保服务中心系统稳定运行与相关数据安全
- 模块化:便于后续功能扩展和升级,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服务需求
项目优势
- 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建设、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模式改革
-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、打造“双师型”师资队伍
- 搭建区域性智能机器人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服务平台
- 新双高产教融合典范
服务中心服务城市
- 智能机器人、智能设备维保
- 智能机器人展厅
- 智能机器人销售点
- 中小学生教育科普基地
云迹专项赋能教育
随着智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,职业教育亟需培养具备技术应用、创新能力和产业适配性的高素质人才。海豚科技深耕职业教育领域,联合云迹科技,通过校企协同,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,打造“教育链+产业链+创新链”深度融合的示范模式。
北京云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云迹科技”)成立于2014年,秉承“机器人,让人类更幸福”的使命,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机器人服务平台,始终专注于AI、具身智能的研发应用及平台建设。自第一台商用服务机器人润(RUN)进入酒店工作至今,已落地欧洲、美洲、韩国、日本、泰国等全球40+国家和地区的30000多家酒店、医院、工厂、公寓、楼宇等场景内客户,提供温暖、安全、便捷的人工智能服务。
项目特点
- 技术与实践资源结合
- 培养双师型人才
项目优势
- 就业导向的课程设计
- 实践能力提升
- 品牌与社会效益
对接产业
- 多领域场景覆盖
- 技术转化与创新